建筑工程学院招生宣传介绍

日期:2023-06-19 15:54:48


黄淮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,建筑工程学院是学校的优势学院,土木建筑是建校最早的学科专业集群之一,也是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集群之一。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为1982年创办的驻马店市建筑工程学校,历经驻马店地区工业学校、中原职业技术学院,于2004年合并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,2021年改为建筑工程学院。学院现有六个本科专业:土木工程、建筑学、工程管理、工程造价、城乡规划、智能建造,全日制在校生共1494人。获批有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省级重点学科、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学科,获批有土木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、建筑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、建筑学省级特色专业、防水材料与工程省级首批重点现代产业学院、乡村设计省级重点支持设计学院、工程管理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。

一、师资队伍

学院现有教职工126人,其中:专任教师107人,双聘院士1人,特聘教授5人。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.47%,副高级职称43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40.1%,博士32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30%,双师型教师57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55.3%。教师获结构师、建筑师、建造师、造价师等执业资格教师57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55.3%。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。

学院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,狠抓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。三年来引进博士11人,硕士8人;培养毕业、在读博士5人,教师学习交流培训100余人次,促进教师成长。

学院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,努力打造“四有”教师队伍。经过建设,逐步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、学术水平高、业务能力强、富有创新精神,以中青年为主的职称、学历、年龄、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。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获批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,教师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,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,河南省文明教师2人,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标兵5人,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2人,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1人等。

二、教学条件建设

学院建设有结构拟动力、岩土力学、流体力学、结构力学、无损检测、路基路面、实体比例模型、模型制作、建筑材料、土工、工程测量、计算机辅助设计、虚拟仿真、建筑物理、BIM技术研究中心等14类实验(训)室,25个分室,面积近4000余m2,设备总值约3900余万元,生均设备2.1万元左右;同时开设了24个虚拟实验,实现虚实结合、相互补充,满足本科实验教学需求。

学院拥有15个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。其中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:河南省绿色混凝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河南省建筑能耗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河南省桥梁隧道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河南省高校道桥安全评价工程技术中心;河南省绿色防水材料与水致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;1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:河南省结构力学与仿真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;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: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河南省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;1个省级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:坝道工程医院(平舆);2个省级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:黄淮置地工程技术实践基地、黄淮学院新工科(建筑设计)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;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:坝道工程医院(平舆);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:驻马店市工程结构振动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;5个市级工程中心:驻马店市生态建筑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驻马店市天中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驻马店市固废利用与装配式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驻马店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驻马店市既有建筑安全评价及加固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

学院建设有省内外实践实训基地26个。省外有浙江明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、北京远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,省内有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、河南省置地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;校内依托学校建设工程公司、建筑设计公司等单位组建了“黄淮建工”、“微建筑”校内实训平台;依托微建筑孵化出的拙匠书院,现已成为我校大学生实践基地。

三、人才培养

学院人才培养立足建设工程行业,扎根中原,面向全国,培养专业基础扎实,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拥有完备的实验教学平台、优势学科支撑和双师双能教学研究团队,采取小班智慧化教学,特色卓越班人才培养,导师制、工作室人才培养,形成“结构防灾与减灾”“工程力学”“地下工程”“建筑信息化”“拙匠木语”“美丽乡村设计”等特色学习团队。以项目带动教学,教学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培养产科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,培养具有社会服务精神的人才,培育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。

学科竞赛驱动人才培养质量。近年来,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、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竞赛、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、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获奖。

打通“本科-硕士-博士研究生”培养。与西安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河海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、郑州大学、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,联合培养硕、博士研究生,助力学生继续深造发展。学院考研录取率近20%,考取有东南大学、郑州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北京工业大学、河海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读研、读博深造。

高品质就业彰显人才培养质量。近年来,学生就业在中建、中铁、中冶、中水、中化、中国电建等大型国(央)企业,就业质量与就业率均居全校前列。

四、科学研究

近年来,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SCI、 EI收录60余篇;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及参编教材49部,参与编写国家规范2部,获得国家专利52项。

五、专业介绍

(一)土木工程专业

土木工程专业为学校升本以来的首批五个专业之一,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。土木工程专业聚集“土木+智能+绿色”,助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,依托王复明院士创办的“坝道工程医院”平台,凸显“建筑+防水”,突出新时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。

主干课程: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结构力学、土木工程制图、土力学、土木工程材料、土木工程测量、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、钢结构、装配式建筑、BIM技术等。

就业方向:可从事建筑工程、道路与桥梁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、施工、监理、管理和科研工作,可在建设工程公司、房地产开发公司、设计院、政府部门、高等院校及研究院等单位就业。

(二)建筑学专业介绍

建筑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、省级特色专业,获批乡村设计省级重点支持设计学院。与学校设计院校企一家,双师指导,项目化教学,产学研用创一体,师生社会服务项目反哺教学,教学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。

主干课程:美术、建筑初步、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、建筑表现技法、建筑设计基础、建设设计、建筑设计原理、中国建筑史、外国建筑史等。

就业方向:培养综合性建筑设计专门人才(注册建筑师)。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设计单位、城乡规划单位从事建筑设计、城市设计等工作;在建筑相关开发企业从事项目策划、建筑方案设计及管理等工作;在政府建设规划部门从事行业管理和服务等。

(三)工程管理专业介绍

工程管理专业为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,2017年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估第4名,2021年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估第5名。工程管理专业突出BIM工程造价、BIM数字建造与管理培养特色。

主干课程:管理学、工程力学、房屋建筑学、工程结构、土木工程施工、虚拟设计与施工、工程经济学、运筹学、工程项目管理、工程估价、工程合同管理、建设法规、BIM造价软件应用、BIM5D技术应用

就业方向:在工程管理公司、工程咨询及评估公司、施工企业、房地产开发公司及政府相关部门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、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、工程造价管理、工程决策与策划分析、建筑新技术BIM应用等工作。

(四)城乡规划专业介绍

城乡规划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,以城乡社会、经济、环境、空间的和谐发展为目标,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,通过城乡规划编制、公共政策制定和建设实施管理,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,创造美好人居环境。

主干课程:建筑设计基础、建筑制图、建筑构造、建筑设计、城乡规划原理、村镇规划、城市总体规划、城市详细规划、城乡住区规划、城市设计、市政管线规划、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、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。

就业方向:可在规划设计单位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、建筑设计、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规划、乡村规划、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等,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、区域规划、城市开发、房地产策划、工程技术咨询等工作;也可在政府部门、高等院校等从事工作。

(五)智能建造专业介绍

智能建造专业是为适应以“信息化”和“智能化”为特色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需求而设置的新工科专业。

主干课程:理论力学、材料力学、结构力学、机械原理、自动控制原理、混凝土结构、钢结构、智能测绘、土木工程智能施工、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、工程项目智能管理、智能结构检测与监测、智能机械及机器人、BIM技术应用。

就业方向:可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智能规划与设计、智能装备与施工、智能设施与防灾、智能运维与管理等工作。可以选择在建筑勘察设计、施工、房地产、监理等工程建设传统行业单位;也可进入建筑大数据、智能建造装备与机器人、工业化智能建造、建筑应用软件和绿色建筑研发等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单位。